在构建新建筑或拆除旧建筑时都会形成大量废料混凝土,以往的处理方式主要是将这些废料混凝土运送到郊外堆放或是掩埋,但这不仅会占用土地,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实际上,完全可以将这些废料混凝土变废为宝,通过制备再生混凝土将其加以循环利用,从而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并改善废料混凝土处理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这是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建筑行业响应国家号召的一项有力举措。
1 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内涵
人类生产生活一定会产生碳排放,因此要控制产生碳排放的源头,但不是每个源头都可以控制住,这就需要碳中和,对于实在无法控制的碳排放采用吸收中和的办法,当排放量等于吸收量时,就达到了碳中和的平衡状态,即等于相对的零排放。之所以碳达峰与碳中和经常一同出现,是需要碳达峰到达下降的拐点,才有碳中和达到相对零排放的基础。同时,降碳工作也不是只从控制产生二氧化碳的环节入手,还要同时采取碳吸收的方式,双管齐下才能达到最佳的降碳效果。
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现已非常明确,但有些人可能会产生一种误区,即认为在2030年达成“双碳”的第一个目标碳达峰,在2030年之前就可以无限排放。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二氧化碳具有一定寿命,降碳工作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现在不加以控制,那么2030年的碳达峰以及之后的碳中和目标都无法如期达成,因此各行业都应当从现在开始采取一定手段开展减碳降碳工作。
2 建筑废料混凝土循环利用之于碳达峰碳中和的意义
建筑材料的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在各类原材料的开采以及煤炭、石油、天然气的耗用等环节,都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如果循环利用建筑废料混凝土,那么势必会大幅降低碳排放。此外,传统的堆放和掩埋这类废料混凝土的处理手段能够造成环境污染,这些废料混凝土会在自然环境中释放大量的硅酸钙、硫酸根、氢氧化钙以及硫酸根等,使得水环境、土壤环境、大气环境都会受到污染,导致大量植物死亡,影响自然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造成区域性的生态环境受损,且治理难度非常大。对建筑废料混凝土循环利用,制成再生骨料、再生水泥等再生混凝土,不仅会减少一部分新建材的生产,避免一些环节所产生的二氧化碳,还利于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更好地发挥自然环境对二氧化碳的净化作用,对于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 建筑废料混凝土循环利用的主要方向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各地纷纷兴建各类大、中、小型建筑,对于混凝土材料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这导致原材料开采、建材配制等的活动全年不止,而这些活动的开展均伴随着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此外,建筑施工项目以及每年各地都常见的老旧建筑拆除或改造工程均会产生大量的废料混凝土,这些材料除了少部分用于场地回填,大部分都作为垃圾堆放、掩埋甚至投入到水系中,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很多绿色植物都因为废料混凝土造成的污染而死亡。基于此,自上世纪末期,欧洲各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均开展了对于废料混凝土回收再利用的研究,以解决自身原材料不足的问题,同时达到保护环境、节能降碳的目的。我国自本世纪初也逐渐意识到绿色节能对于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开始了对废料混凝土回收再利用的相关研究。虽然我国在这方面和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但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近年来发展迅速,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也在快速缩短。
建筑废料混凝土块经过破碎处理后能够替代混凝土配制所需的粗骨料,也可以破碎后直接用在建筑地基加固,或是道路工程、机场跑道的垫层,室内体育场的地坪垫层等。如果进一步粉碎,也可以替代细骨料配制砌砖用砂浆或是抹灰砂浆等。以往建筑废料混凝土循环利用产品主要是用于强度要求不是很高的建筑结构。但是随着近年来相关技术的完善,通过优化配合比、调整再生骨料的加入剂量,也是可以将其应用在强度要求比较高的建筑工程项目中。目前我国已经可以通过锤击、切割、破碎、筛分等工艺获取品质较高的再生骨料,可用于制备C25~C30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主要的思路就是先回收废料混凝土,经过锤击、剔除杂物、破碎等一系列工艺,获取再生混凝土,将废料混凝土处理为包括再生骨料、再生水泥的再生混凝土,这是当前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建筑废料混凝土循环利用的主要方向。
综上,随着碳达峰和碳中和双碳目标的制定,对建筑行业提出了更高的降碳环保要求。而将建筑建设及拆除所产生的废料混凝土回收利用,通过锤击、破碎、筛分等制成再生骨料、再生水泥等制备再生混凝土,实现循环利用,一方面可以减少新混凝土材料的制备工作,避免这些制备环节所产生的碳排放量,另一方面也可以保护生态环境,避免废料混凝土对大自然的破坏,发挥自然环境对二氧化碳的净化作用。由此可见,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建筑废料混凝土的循环利用是建筑行业响应国家号召的有力举措,值得推广。
文章转自:中国水泥网
本文链接:https://www.ccement.com/news/content/36517725231665002.html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